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

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

确 定

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文物大迁徙,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

前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1933年2月6日,第一批文物从故宫午门起运。此后,故宫近百万件文物历经艰辛坎坷,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里,播迁十余省,南迁上海、南京,西迁长沙、宝鸡、汉中、重庆、贵阳、安顺、巴县、峨眉、乐山等地。抗战胜利后,又经历了集中重庆、东归南京、迁台和北返,颠沛流离中完成了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文物大迁徙,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期间,故宫人以播扬文化为己任,先后在上海、南京、贵阳、重庆、成都等地举办展览,并漂洋过海赴英伦、苏联举办展览,皆轰动一时。1948年部分文物运台,两岸故宫人典守国宝长达85年。

在院庆8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从院藏档案中精选文物南迁的相关史料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一些珍贵档案,辅以北运文物和历史照片,举行首次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览。

往事并非如烟,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照片是情景的再现,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它们将我们带入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故宫前辈们护送国宝的事迹,故宫文物南迁所呈现的精神,正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珍贵财富。

避寇定南迁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平津震惊。为故宫藏品安全计,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文物迁往上海存储。“南迁”方案一经提出,旋即引发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响。北平各阶层及至普通市民大多反对“南迁”,文化界著名学者胡适、鲁迅等也在反对之列。鲁迅写有“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及“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的讽刺诗句。原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所长周肇祥是反对南迁最激进、最有能量者,他于中南海成立“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自任主席,散发传单,集会演讲,声言不惜以非常之手段阻止故宫文物迁离北平;又联合“工联”煽动工人,不许汽车、排子车等装运文物出门,并公然表示将以武力手段阻止文物南迁。

阅读更多

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呈行政院南迁文(底稿)(1932年)

民众敦请迁移函

军警监盘(古物陈列所1933年文物类60卷照片之一)

艰辛大迁移

1933年1月,榆关(山海关)吃紧,华北告急,平津震惊,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启运迫在眉睫。

1933年2月6日,第一批文物2,118箱从午门由军警护送至前门火车西站运往上海。第二批以后,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以及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也随故宫文物一起分批迁往上海。南迁文物全部运抵上海两个月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在南京建立分院,并于朝天宫建立文物保存库。1936年8月,朝天宫文物库房竣工。12月8日至21日,存沪文物分5批迁转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存储。其间,爆发了所谓的“易培基盗宝案”闹剧。

1937年,日本先后在北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南京形势日趋紧张。奉行政院命令,南迁文物紧急向后方疏散,再度避敌西迁。文物迁移分南、北、中三路,辗转经湖南、贵州、陕西等地短暂存留后最终迁运至四川省的巴县、乐山的安谷乡及峨眉县等处存放。中路文物由重庆向乐山转移时,故宫博物院职工朱学侃在途中察看舱位大小时失足跌入未盖的舱口内,重伤身亡,是为护送国宝献身的第一人,年仅32岁。

抗战胜利后,故宫博物院决定将分存于四川巴县、乐山、峨眉三处的文物先集中到重庆,再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从1946年1月到1947年3月,文物集中于重庆南岸海棠溪向家坡贸易委员会的临时仓库中。1947年5月,开始分陆路、水运两路将全部文物迁运至南京保存。

文物南迁

文物西迁

文物东归

故宫文物南迁始于1933年2月5日深夜,截止到1933年5月15日,历时三个月,共13,000余箱文物先后分5批运往上海。此外,自第二批起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机构的文物也随同故宫文物一起运往上海。迁运路线:由平汉铁路南下,从郑州转陇海铁路东行,到徐州后再循津浦路南下,至浦口火车站卸车,在浦口码头装船运往上海。1936年8月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落成后,存放在上海的所有文物分5批由专车运往南京存放于文物库房。1937年1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

阅读更多

1937年,北京七·七事变、上海八·一三事变先后爆发,南京岌岌可危。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故宫文物奉命再次避敌西迁。西迁分南路、中路、北路水陆并进向西南大后方疏散。先后分别辗转至贵州安顺、四川重庆、陕西汉中,最终转移至四川的巴县、乐山和峨眉临时库房存放。

阅读更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故宫文物开始准备东归,工作分两步进行,先将分存于四川巴县、乐山和峨眉的文物集中于重庆,再由重庆运回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

阅读更多

播扬在徙途

故宫南迁文物运到上海后,继任院长马衡决定全面点查文物,点查工作分存沪文物和留平文物两部分,对点验过的文物编印成《存沪文物点查清册》,成为南迁文物的原始清册。

文物南迁期间,故宫博物院两次参加中国文物赴外展览,使国外民众第一次全面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魅力。这期间,还在国内的几个城市分别举办了文物展览。同时,负责保管文物的故宫同人还通过教书、讲演等形式在当地传播故宫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精髓。

典守与保管

国内外展览

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的开箱仪式

南迁文物分两岸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1948年,故宫博物院的理事长翁文灏,理事王世杰、朱家骅、杭立武、傅斯年、徐鸿宝、李济等在南京翁文灏公馆商讨,决议挑选故宫、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存南京的文物运往台湾。从1948年12月起,分三批将文物运到台湾。

文物运台后南京分院尚存文物11,178箱,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分批由南京运回北京故宫。至1958年北运结束,仍有部分文物留存于南京博物院。

文物运台

文物北返

文物返京展览

卡车将文物运往台北

播迁文物敬赏

嘉庆款青玉执壶

康熙款画珐琅莲花纹盖碗

乾隆款画珐琅牡丹葵花式花篮

雍正款斗彩沟莲菊瓣大尊

龙泉凸花缠枝莲尊

史宜父鼎

兽面纹觚

口父葵甗

策展感言

历史上每逢国土沦陷之时,文物或毁于兵火,或被入侵者掠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我国的珍贵文物遭到空前浩劫。有鉴于此,才有了自抗战前奏开始的故宫文物大迁徙。这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故宫前辈们凭着爱护国家瑰宝的热诚,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转移战火威胁下的国宝,为捍卫民族文化浴血奋战,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壮丽史诗。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文化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前辈在文物播迁之际对故宫文物的宣传、展示提振了民众的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在海外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加深了战时同盟国间的了解,赢得了世界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广泛的同情,有利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如西班牙、英国、法国、苏联等国都有在战火中转移国宝的举措。二战期间苏联列宁格勒被德国围攻时,城内文物有的就地防护,有的迁地保存,才免于浩劫;西班牙在内战期间抢救国宝的行动被欧美国家奉为经典。比较而言,二战期间中国境内的文物迁移是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行动,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文物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

故宫人在文物大播迁中形成和体现出的“文物南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以史料展览的形式回顾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传播故宫文化,继承故宫人的南迁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阅书目

《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之经过》 那志良著 台北中华文化丛书委员会 1957年

《故宫四十年》 那志良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6年

《中华文物播迁记》 杭立武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年

《抚今追昔话国宝》 那志良著 香港里仁书局 1984年

《故宫博物院历程》 王树卿 邓文林著 紫禁城出版社 1995年

《紫禁城的黎明》 吴十洲著 文物出版社 1998年

《典守故宫七十年》 那志良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4年

《故宫沧桑》 刘北汜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4年

《故宫尘梦录》 吴瀛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

《故宫观澜》 柳波 博溪编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8年

《斜阳下的宫殿—民国时期故宫往事》 向斯 寒布著 长虹出版公司 2001年

《故宫文物避寇記》 欧阳道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10年

《揭秘故宫国宝与乐山的生死情缘》 张碧秀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年

微博

微信

小程序

学习强国号

视频号

抖音号

网站维护: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 联系方式:gugong@dpm.org.cn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165号 京ICP备05067311号-1 © 2001-

现在 故宫博物院 网站建设:北京分形科技

// 相关文章

微博写文章怎么赚钱?详细攻略分享!
365bet足彩论坛

微博写文章怎么赚钱?详细攻略分享!

⌛ 07-26 ⚠️ 9191
同花顺怎么看创业板所有股票,有以下三步
菠菜365定位

同花顺怎么看创业板所有股票,有以下三步

⌛ 07-21 ⚠️ 781
维修电饭煲的地址在哪里找啊?全面指南与实用技巧